2022年06月23日 11:06
选大学,选专业,就是选择你未来的人生规划,这也是重点强调的,事关你的一生。那专业和大学如何选择呢?这确实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说你要考虑学校实力啊,地域啊,自己的兴趣啊等等。
一、从学校实力选择大学
先说一下学校的这个实力。我们国家的这个高校,它有一个区分度,那它是一个以什么样的概念来区分的呢?首先给大家来说一下我们的招生层次,招生的层次我们原来还会有985、211这个概念,现在我们主要讲的是双一流高校,也就是面向世界建设的一流的高校以及相关的专业。这也被我们称为报考的第一梯队,对这些学校和专业相对来说分数也会比较高。那么第二梯队呢,是我们的省属重点大学,也就是一个省的重点高校,那么这是我们的第二梯队。第二梯队之后,也就是当我们的成绩没有太大优势的时候,我们将要关注我们的省属普通院校,那么如果我们成绩再弱一点,就以选择民办本科为主了。现在的民办本科学校发展的也不错,也是可以放心去选择的。对那些不想复读又有机会能走本科,选择民办本科院校也挺好,完全可以在大学期间通过努力考取其他大学的研究生。
以上说的是招生层次,从办学属性当中,会再进行区分,比如说像我们所说的双一流的高校,985创新平台等等,那么这些都是我们办学属性当中的进一步的这种划分。再细致一点的话,还会有一些学科的划分,比如说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啊,有国家的一些特色专业啊等等,那么这些都是被我们备受关注的。提醒各位家长和考生,就是当你想报考某一个学校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登录这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只要这个学校的某一个专业招硕士和博士,就意味着一定是这个学校的好专业。
二、从学校地域选择大学
关于学校的地域问题,我们怎么去做一个参考,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所取舍,那根据你看中的是什么,你才能够去做出相应的选择。一方面,一直都建议大家在选地域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跟本专业相关,比如说如果你是学经济的话,鼓励大家尽可能的去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不要去这种经济欠发达的这种地区,再比如说你学的是语言类学科,那么我们更希望你能够去外资企业较多、领使馆多的城市去学习,这个对于以后进一步的去实习、见习,会创造非常多的机会。另外,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填报志愿时经常遇到的一个这样的矛盾,就是我到底应该去一些大城市的普通高校,还是去一个偏远地区的重点大学。其实这是有标准答案的:就是说如果大家未来要继续读硕士和博士,且要到我们的大学里面任教的话,我们就建议大家能够接受偏远地区的重点大学,但如果你说我本科毕业之后就工作,我们希望你还是去关注一下稍微好一点的这种高校,因为这个会对我们大家未来的就业会非常有帮助。
三、进入大学前,考生怎么根据自己各方面的因素,做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
高中的选科和志愿填报就是人生规划的重大方向,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就是我们大学之后继续深造,考研究生,或再考博士,出国深造等。
另一部分,就是大学本料毕业后,直接投入到工作当中。如果继续深造,本科阶段鼓励考生学基础学科,像理论性较强的这种学科,这对于我们未来继续深造,将会打下一个良好学科基础。同时,鼓励你更多的去选择好大学,读大学跟对人做对事非常重要,如果你真的能够跟随一个名师,我觉得对于大家未来的发展将会极其有帮助。
如果未来选择本科毕业之后就去工作,又想在毕业后让社会上来认定自己的这种综合实力,那么在本科阶段考生尽可能的去选应用型学科。如果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反而就业压力比较大。走向社会更重要的是看你能否为社会带来价值,所以应用型学科能够帮助你更好的、尽早的进入到企业当中,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所学特长。
同时,能不能去一个不错的城市,能不能去选择一个大的高校,这都是重点去考量的。
所以不管怎样,做好人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在填报志愿时就要规划自己的人生走向,这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当然人生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有可能随着读大学的进程过程当中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可以通过高校辅修,转专业、双学位,跨专业考研等一系列举措来修正人生发展方向,这是后话。但人生规划的第一步很重要,所谓后来的改变是需要很大努力才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