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9日 17:07
一份关于全球188个国家301种急慢性疾病和伤害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虽然中国人寿命有了不少增长,但由于非致死性疾病患病率和伤害发生率下降速度低于死亡率下降速度,我国居民处于带病生存状态的时间更长。腰痛、颈痛、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是国人带病生存的主要原因。(6月29日《健康报》)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较之以前有了显著的增长,这是公认的事实,而增长的原因倒也简单,一则经济发展了,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身体的营养得到保障了;二则国家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一些在过去足以致命的疾病,现在都不再成为生命的威胁。但是对于中国人“长寿但不健康”,相当一部分国民都是“带病生存”的事实,如果不是有相关的调查报告出炉,相信多数普通人并不了解。
这份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报告指出,按照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这一指标,2013年,腰痛、颈痛、糖尿病、年龄相关性及其他类型的听力损失是造成中国居民YLD的前5位原因。同时研究还显示,我国前10位导致健康负担的原因中,有3项与心理健康疾病直接相关,包括重度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但我们身上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而疾病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中国人拥有了生命的长度,但是却没有生命的质量,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中国人既长寿又健康,在长寿的生命中过上健康的生活。
中国人“长寿不健康”的问题,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既和当前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和公民个人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习惯密不可分。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工作和生存压力空前加大,身体和精神都时时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这不但会直接导致他们精神心理上出现各种问题和疾病,而且也成为身体其他疾病的诱因,比如颈椎病等等。
对此,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为年轻人“减压”,让他们不用为了工作和生活如此拼命;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国人树立积极、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理念,不要像大家所调侃的那样“四十岁以前拿命换钱,四十岁以后拿钱换命”。
与此同时,生活方式、作息规律、饮食习惯上的不健康、不科学,也是造成国人“长寿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而这无疑需要个人树立科学、健康的的养生观念,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养成合理的作息规律和饮食方式等等。要说这里面的学问,恐怕几本书也写不完,但是“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这三条生命法则,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要追求生命的长度,更要追求生命的质量,这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努力,但同时也离不开我们个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