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来越强大,英语为什么却越来越重要?

2021年09月26日 15:09

11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的渗透,让更多中国人有机会亲身体验感受“真正的全球化”。过去你会想,我的什么事,可以通过互联网做,今天你应该想,我有什么事情是不能通过网络做。


过去,在中国,“全球化”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能够接触的。对于我们 80 后,75后,“全球化”只在高中的政治课本中。但 2010 年发展来的移动技术让更多中国人真正开始体验“全球化”。作为一个有正常探索欲望的,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你意识到世界那么大,你必须去看看。但是你想要看得懂,你要会英语。有人说中国市场够大,我只做好国内市场就好了。如果你坚持这个观点,那么你完全不用理会我。


很多小国家英语教育比较好,因为他们必须走出去,与全世界人做生意。我认为,中国迟早要补这一门语言课,就会在这5~10年内。因为我们不可能再次闭关锁国,“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的相继设立,都清晰地释放了这个信号。

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双语革命用了差不多 50 年,中国人数之多,教育改革道路之远,即使中国有“深圳”速度,我认为至少也需要30年。


落后时代的“闭关锁国”封锁的就是信息,而信息就是文字,是语言。据机构调查显示,汉语虽然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但是在互联网上,汉语只占了 2% 的内容。(其中再除去 90% 真正能看的内容......)一股莫名的忧伤涌上心头。

有一篇文章《英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非常赞同其中的观点,语言只是一门工具,它不能使你立刻帮助你改善生活,但是他会帮你开阔眼界与打开另外一个世界。“眼界”开阔有多远决定他能走多远。这就是很多企业家成功后需要把儿女送到国外去,因为他们到达一定层次后,明白眼界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注意,打开世界,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做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语言背后的,你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才是你的立足之本。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也要高瞻远瞩。

如果你一直停留在只能够用英语谈论一下天气,问候一下家常,那的确不需要,如果你有一个外国朋友,正在学习汉语外,天天与你谈孔子,谈天气,谈电影,你会觉得怎样?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语言背后你的专业技能,这也是我目前正在为之而努力的。

李光耀与张五常都是学贯中西的伟人,尤其是李光耀《李光耀回忆录》《李光耀观天下》两本书,我强烈推荐大家看看,其中可以感受到语言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人的重要性。而新加波,这样一个有着很多华人血脉后裔的国家,以怎样的心态和立场去对待英语,有很多值得如今中国借鉴的地方。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但基于客观的英语传统国际地位及易学性,英语依然会是国际通用语言。

而同样,那些有远见的外国青年,一定也会努力学习中文,开放中的中国巨大经济活力与文化,会给他们也带来更多的机会。